猛下料能否成功“毒害”玩家?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
自从315那天以来,编辑部对面的游戏商店生意一直不佳,直到它昨天推出了游戏折扣5折的公告。在享受这个大促销的同时,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个问题——如果个别商家可以对游戏内容进行篡改,是否也有厂商在游戏中加入不当元素呢?答案显然是肯定的,毕竟不少玩家对于欧美的DEI内容就持有类似的质疑。这类内容的最终效果,无疑会让玩家感到不适,就像吃了过夜的食材一般,产生恶心和反胃等负面情绪。
实际上,游戏制作人对自己作品的“加料”是非常正常的行为。除了DEI等内容外,一款游戏的诞生本身就是制作人深思熟虑的结果。如果不敢尝试新元素,最终的作品可能变得千篇一律,甚至还不如动画里的角色。当“加料”过量时,确实有可能让玩家感到心理上的不适,而这种心理上的反感往往会导致游戏被举报并下架的情况频频出现。
例如,这款名为《监寓》的游戏今年1月上线了Steam,随后也在Taptap平台开启了预约。尽管在预约时引起了不少关注,但由于后续反响不佳,最终仍然以闪电般的速度“下架”。最近,这款游戏在沉寂一个多月后再次引起关注,但方式却是令人哭笑不得——它已经彻底死去。虽然在Taptap和B站等多个平台都已下架,但Steam商店仍为它留了一丝生机,让我得以窥见这款游戏的真面目。
原本在Steam上的游戏简介经过制作组的修改,内容更加简洁。然而,之前的版本更为夸张,充满了诱导的成分。在现实生活中,若有人敢这样表述,恐怕很快就会面临法律制裁。从标签来看,这款游戏被标记为“真人实拍影游”,结合“恋爱模拟”标签,实则是一款“完蛋”类的游戏。根据游戏的简介,《监寓》是一款推理类型的游戏,玩家需要巡查公寓,并将住户的信息提交给一个神秘组织。这种剧情设定似乎很耳熟,究其根本,是否与某些现有的知名游戏有雷同之处?
在主题方面,《监寓》想必会让玩家联想到监控的世界,核心主题围绕获取信息,以及因此产生的道德困境。与《不要喂食猴子》不同的是,《监寓》采取真人实拍,画面冲击力更强。然而,由于其在“恋爱模拟”方面的尝试,很多玩家对于其定位感到困惑。究竟是“不要喂食猴子”的精神续作,还是《臭作》的精神续作?无疑,这种敏感题材与真人拍摄的结合令其更加争议重重。
不久前,有人将《监寓》的宣传片上传至视频网站,随即引发观众的困惑与反感,导致这款游戏在Taptap上被连续举报,迅速下架。尽管游戏的实际内容尚未正式上线,但初版简介的过于夸张,已经引火烧身。而当游戏被视为类“监控”的作品,是否会影响玩家的游戏体验?这一点似乎是显而易见的。
对于正在享受游戏折扣的我而言,这无疑是制作人在创作过程中所加的“调味料”的一部分。许多玩家能够接受《不要喂食猴子》的玩法,因而也许更容易接受《监寓》中的擦边球内容。但在这种结合下,该游戏却遭遇了诸多的争议,显然与其“偷窥论”相关。这类论点并非是游戏的主题,更像是游戏反派的台词,但它却被复制到初版简介中,带来的效果超出想象。
总体来看,《监寓》这款游戏的创作过程,可以看作是制作人对自身思想的过度表达。而制作过程中的不当加入的内容,可能是制作者有意或无意为之。作为一种极端的例子,某些游戏Mod的引入可能会加入令人难以接受的思想,甚至影响玩家的心理健康。
无论是哪个游戏,我们都希望在深入体验的时候,不会无意中接受制作人“投喂”的不当内容。正如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所强调的,做出选择时必须依赖个人的经验和判断。我们同样期待游戏能够给予我们更好的体验,而不是淹没在不必要的争议之中。